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新闻,想分享给大家。正是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发现:很多人的婚姻,说到底就是一场买卖。
杭州姑娘方敏的前30年人生可以说顺风顺水。
父母早年经商,在她婚前就给她备下了四五套房产。老公是家人介绍的,恋爱一年,结婚五年,孩子四岁。
没想到现在,一切美好的表象都被戳破了。
去年下半年,方敏感觉背脊老是阵阵抽紧,去医院检查,竟然确诊患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,即俗称的“渐冻人”。
老公陪她辗转了几个医院,医生说早期每个月治疗费高达1万多块,这还只是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。到中后期用上呼吸机、营养管理等,费用就更高了。从医院回来,家里的气氛就不对了。
方敏跟老公说:“要不卖一套房子吧,治病要花钱。”
老公脱口而出:“那总要先考虑女儿的咯。”
方敏愣住了,看着老公说出如此冷漠的话,她才发现朝夕相处五年的感情,在房子面前一文不值。
一、为什么保险是女人的安全柱?
女人这辈子能靠什么?又有什么靠得住?
感情牢固,爱人也可能变心;孩子孝顺,但注定会独立远走;父母爱护,终有老去的一天。
所以今年我开始纠正我的思维了,抵御风险的能力,应该是自己能把控的,而不是依靠他人。
一场大病,足以让中产脱层皮,让工薪家庭陷入贫困。就像方敏,至少50万的治疗费还能卖房治病,但有多少家庭能立刻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治病?
提高抵御能力的方式有很多,对于普通人来说,配置保险无疑是最佳的一种。得到基本的人身保障,就算病了也能有尊严,在婚姻生活中才不至于被动。
以前我们看见卖保险的人都要绕路走,现在的我们却开始希望靠保险“救命”。不想到了生病时才把自己的尊严与那小小的众筹链接关联在一起。
保险的确可以帮我们转移一些风险,但是很多人都对保险有深深的误区:
大人没有任何保险,却给孩子买了全套;
健康保障没配齐,却被销售洗脑买了理财保险;
预算不允许买返还险,还各种纠结对比哪个更好。
保险的水很深,如果不懂的话,很容易掉坑。
花了几十万,结果关键时刻都用不上,钱全打了水漂。
二、买保险容易犯哪些错误?
1、返还型保险=免费买保障?
真相:同样的保额和保障期限,返还型重疾往往要比消费型重疾贵几千元。对不少人,这笔钱都是不小的压力。所谓的返还型保险其实是重疾和两全险的组合销售。简单粗暴来讲,大家可以认为是保险公司将这部分多出来的保费帮客户做累计生息,坦白讲,这个利率远低于市面上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。根本没必要花这部分的“冤枉钱”。
2、保障超全的万能险=什么都没保
真相:有的保单号称能保障自己一生,保障很全面,但其实一部分保费被拿去做理财,而真正保障的部分保额又很低,比如重疾险保额才10万,基本等于“什么都不保”,根本起不到防范风险的作用。
3、小毛小病一定买不了保险?
真相:身体如果出现了一些毛病,比如甲状腺结节、乙肝等等,虽然医生说问题不大,但也确实会影响我们买保险。但只要仔细挑选,还是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。现在大多数产品都有智能核保功能,如果不确定是否可以买,不妨多试试几款产品的智能核保或者咨询专业的保险顾问,最终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363406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